教师教育学院雨露文学社之征文活动获奖作品

2017-10-25 22:19:44   发布:李圆    点击:

人生如逆旅,他亦是行人

——读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有感

近来读了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一书,如雷贯耳,作为一个对自己青春充满迷茫的青年来说,这无疑是心灵的震撼,亦是我们前行路上的指明灯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最美好的七年时光里,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检验了一个真理“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”。

艰难成玉。最贫困的地方,最艰苦的环境,最小的年纪,最长的时间,成就了一个最好的你。在陕北梁家河,面对的是饥饿却只能以难以下口的食物吃个半饱,面临的是想要帮助村民改善生活条件众人却反对的重重阻隔;这样的情况下,他亦能克服家庭所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,做到苦中作乐,真正的为梁家河的人民牟福利,自己却从不叫一声苦,每天都努力将自己投身于劳动生产与社教中。白天与农民们辛勤耕耘与黄土之间,晚上在煤油灯下与他们一起畅谈人生理想与政治纪念。虽说最苦,他亦能一点一滴的将自己的“正能量”渗透于梁家河的一老一少,一草一木。他的担当精神,责任意识,在中国西部黄土高原上萌了芽,扎了根,振兴中华的理想之火,在心灵的土地上燃烧。

平易近人,人如其名。“我们之所以信任他,选他做村支书,不仅因为他知识多,主意多,而且他能跟我们都打成一片,认真为我们做事”这是在文中多次出现的话。平易近人,他由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,由一个“从中央的来的”稚气未除的孩子,变成了一个能承受生活与精神压力的,有担当的“好后生”。历经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七年岁月,他走遍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,熟悉村中每一个人,和每一个性格不同的都能成为朋友。这无疑成了他日后收获人心的法宝,为以后梁家河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。

尼采曾说“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,都是对生命的辜负”,而他亦是那个每天都能载歌载舞的人。克服跳蚤关、饮食关、生活关、劳动关、思想关这五大关,更是让他磨练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,锻炼出了无私奉献的品格,让他成为了一个更优秀的自己。一步步走来,他虽披荆斩棘,过关斩将,却在最后收获了一路芬芳,让爱的香气传遍梁家河的每处角落。

生如夏花,他却让芳香溢满了四季。梁家河的第一口沼气,第一口吃水井,第一个铁业社、缝衣社,第一个机器磨坊,他所为他们做的,又岂是为自己所想,他的心早已被梁家河人的真诚与朴实所“勾”走了,心中有民因而大爱无疆。用自己一腔热血,去为老百姓们做了一件又一件的实用之事。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,为陕北人民送去了知识,送去了希望。让我们感受到了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之势。

唯有书香,秀于百卉。“看着很小能直接拎走,却没想到这么沉,原来你箱子里装的全是书”这是派去接知青的村民对他箱子的第一印象,虽父母遭文革迫害,但面对如此大的精神压力却依然改变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求。煤油灯下,有他孜孜不倦的身影;山坡地畔,有他专注的神情;长石桌前,亦有他为梁家河教育的所留下的汗水。哪里有教育,哪里就有他,哪里有知识,哪里就有他。正是那些好书,让他从辛苦的劳作中得到丝丝安抚,也为他日后的政治理念的提出,做了垫脚石,引领我们走向进步,摆脱贫穷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
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为了能让村里的人修建淤泥坝,全村人一个个的动员;走几里地,却不觉辛苦;看着知青们一个个的离开,他内心虽有挣扎,却不舍离开。不舍这里的一草一木,不舍村里每一个人,所以驻扎七年,奉献七年。“他念念不忘养育他的黄土地,念念不忘陕北的父老乡亲,说明他既是有情之人,也是有人之人,是黄土地最忠实的儿子”,谷溪是这样评价他的。那段插队经历,虽然受了不少苦,遭了不少罪,却是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。他在成长,同时也带动了陕北地区的发展,他用七年时间,将一个黄沙满天,贫穷落后的村装,变成了一个人人都能吃饱穿暖的新农村,与其说他改变了梁家河,不如说梁家河彻底的改变了他,让他变为更好的自己。

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。习大大的七年知青岁月完美地向我们诠释了:青春需要奋斗,需要磨练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肩负着民族与国家的希望与担当,我们更应该拥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坚韧不拔的毅力与自强不息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通过不断地磨练来升华自己,自觉承担社会、家庭责任,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,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“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,未来青春是用来纪念的”,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,我们应该用双手与智慧,创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绚烂青春。加油吧,每一个为梦想前行在路上的人!

——17级小学教育2班秦怡

玉溪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团学网